9月22日下午,我在四班上第一节习题。当孩子得知班级较为落后的成绩,士气明显有些低落,班级气氛也变得异常沉闷。为了打破这种局面,我也在努力地寻找一些突破口,想借此安慰孩子们失落的情绪。“其实,四班的成绩是很棒的,咱们有两个年级高分(97分),平均分76分。我们下一步需要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,先从超过三班开始,先从每个人多对一个选择题开始……”渐渐地,孩子们的情绪得到了有效控制,课堂氛围也逐渐活跃起来,大家的目光不再涣散无光,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得到了集中,课效率也得到了保证。
第二节是三班的习题课,与四班相比,三班孩子们这一次考的比较好,进步比较明显。课前,我向他们展示了一些考试数据,就高分段而言,他们并没有和实验班有很大差距。这使得学生情绪极为高涨,课堂氛围异常活跃,往往一个问题能引发多种声音,渐渐地,课堂走向了失控。部分学生开始浑水摸鱼,借机说小话、聊闲磕……最后的结果是,四班的教学进度得到了保障,但三班的课堂却没能完成教学任务。
于是,我就在思考:课堂氛围活跃就一定好吗?课堂氛围中的“动”与“静”,“活跃”与“沉闷”,两者之于课堂教学有怎样的影响?以及课堂教学该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?
何谓课堂氛围中的“动”?学生回答时的声音、学生在黑板呈现的内容、学生各种各样的表情等等,这些课堂上即时生成的反。憧梢猿谱鳌岸。何谓课堂氛围中的“静”?学生阅读图文材料获取信息的过程、学生动手记笔记的过程、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回溯、思考的过程。 “静”是课堂上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、储存与内化信息的过程,“静”是课堂上学习内容的内化。
“动”是反。鞘涑龅墓蹋弧熬病笔悄诨,是输入的过程。反馈有数量多少、质量好坏之分。以提问为例,当问题抛向全体学生时,问题导向应侧重于广度,当问题抛向单个学生时,问题导向更宜侧重于深度,适宜采用追问的形式。根据学生反馈引导课堂的走向,课堂的学习才具有生成性。有效教学的学习氛围除了依赖反。剐枰嘀啬诨,需要给足学生时间去进行听、看、写、思的过程。
课堂氛围的“动”与“静”的问题,背后是反馈与内化的问题,处理好两者的关系,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。内化的过程决定了反馈的数量与质量,反馈的质量推进了内化的广度与深度。在课堂教学中,给足学生“静”的时间,学生才能真正的“动”起来,而同时,高质量的“动”将激发学生的思趣,引导学习行为走向深度。
Copyright ? 2020 zkxx.net.cn by 乐鱼官网赞助大巴黎 All Rights Reserved. 豫ICP备19040897号-1